手机版
首页 常识

凌云志的诗句是什么(毛泽东最大气磅礴的一首春日词)

时间:2024-11-09 09:38:48

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

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。

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

高路入云端。

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


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

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

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

谈笑凯歌还。

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


1965年,毛泽东已72岁,年逾古稀。


这年5月22日,毛泽东从湖南长沙登车,一路经韶山、安源、三湾、宁冈,到达井冈山茨坪(位于江西省)。

在井冈山宾馆三所115号房间,他足足住了7晚。


白日里,就到井冈山各处走走看看。


毛泽东只觉心中,涌动着无穷无尽的感慨。



这不是毛泽东第一次上井冈山,更不是第一次写井冈山。


1927年,轰轰烈烈的秋收起义运动失败。


毛泽东率领队伍暂退到井冈山,并决定把这里作为长期休养的根据地。


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星星之火,也正是从这里燃起。


1928年7月,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二次“会剿”。


毛泽东、朱德、陈毅等率领工农红军英勇抵抗,在敌众我寡的艰难境况下,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。


为了纪念这场胜利,毛泽东随后写下了著名的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:


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

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


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

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宵遁。


战旗在山下摇荡,战鼓在山头彻响。任凭敌军团团围困,我军依然岿然不动。


看啊,防御工事早已整饬,严阵以待。


看啊,士兵们团结一心,众志成城。


黄洋界上红军炮声隆隆地响,敌军早已在浓浓的夜色中逃跑无踪。


字里行间,都洋溢着激情、自信,与必胜的信念。



转眼间,便是38年的时光过去了。


曾经那个年轻的、意气风发的毛泽东老去了,可那凌云的志向与胸襟,从不曾老去。


怀揣着回忆与思念,也怀揣着豪情与期待,72岁的毛泽东重上井冈山。


他千里迢迢来寻故地,却惊喜地发现——“旧貌变新颜”。


映入毛泽东眼帘的,是一派无比的好春光。


群莺欢快地鸣唱,燕子翩跹地飞舞。


溪水潺潺流淌,更有那蜿蜒的盘山公路,绕着山,环着岭,高入云端。


风雷滚滚激荡,革命的红旗四处飞扬。


好一番太平景象,锦绣人间!


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们,怀着恢弘的胸襟与志向。


他们坚信自己,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间,把敌人消灭。



2019年11月24日4时30分,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,从月球上带回的样本将会分为两份保存,一份保存在北京,一份保存在湖南,作为对毛主席的一种告慰。


他们坚信,世界上没有做不到的事情,如同登山,只要努力攀登,就一定能够到达光辉的顶点。


在他们的心中,只有敢不敢,想不想,做不做。


坚定了信念,就一往无前。


你可以说,这是浪漫主义、理想主义;你可以说,这太天真,太不切合实际。


可中国,不正是在这些理想、浪漫与天真的驱使推动下,一点点站了起来?


38年,好短,不过是弹指一挥间,可人世间早已天翻地覆。


38年间,中国由分裂、割据、混乱,走向统一、安定、和平。


38年间,中国这头雄狮,由被欺凌,被压迫,到醒来,到反抗,再到如今的傲然立于苍穹大地。


再无人可投之冷眼,再无人敢稍稍侵犯。



中国历史上,从来不缺豪杰志士,从来不少英雄好汉。


而伟人,千年难遇。


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”


“独有英雄驱虎豹,更无豪杰怕熊罴。”


“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”


每每读毛泽东的诗词,你都能感受到一种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般的昂扬与自信。


是要将命运紧紧攥在自己手心的魄力;


是要指点江山、主宰大地沉浮般的阔大胸襟;


是坚信只要肯努力,无山不可登攀,无事不能功成。


怕什么虎豹豺狼,畏什么高山险滩,惧什么深渊万丈,满程荆棘。

最新推荐